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路径研究

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路径研究

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与材料学院 耿可屏

摘要: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就和进步。“四有”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这就要求了素质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同时,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的形势及社会新需求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思想品德、专业文化、世界观及人生观等多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个人简介:

耿可屏,1986年生人,女,汉族,天津人,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实习研究员。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我国的高等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整个道德规范教育中,居于最高层次的是责任教育。“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可见,责任教育在个体的生存和生活当中的重要地位[1]

经历过小学、中学的素质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正处于从学生到公民、从身心发展不成熟到成熟、从社会经验不足到掌握社会交往规律等重要的转换时期,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巩固、确立的关键时期[2]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不断提高,他们渴望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出现令人担忧的问题。大学生自杀、他杀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疾首。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是对提高其素质教育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了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然而,由于它是一种强调个体利益、凸显个体利益之间相互区别的经济,容易使人们产生一些个体本位、利己、金钱万能等不良观念。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调整和修正价值选择、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把自己的价值观控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许可的范围内,使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2、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社会责任感也是公民对社会承担的相应责任、履行各自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是一种基本的公民意识,其核心内容是权利和义务观念。

3、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深厚的人文底蕴。人文素质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摆脱非文明、低级趣味的影响,对社会、自然产生人道关怀。

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1、利用各种方法,例如组合法、类比法、联想法等,因为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经过学习和训练会使创造力获得迅速提高,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这对于我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创新水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极为有益。

2、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3、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

现如今社会人才济济,大学生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路径必须由自己开拓道路。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由于学校教育主要是传授间接经验的特殊性,学生同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存在着相脱离的现象。因此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性实践对于加强学校教育同社会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培养实践能力?

1、通过教学实践性环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于理论性与知识性密集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或课堂教学在新的层次上的延伸。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扩展深入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通过社会性实践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性实践是学校为克服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而力求同社会发展相联系,使人才培养具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而选择的育人育才的途径,是学校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性实践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因为学生不是社会实践主体,而是以受教育者身分参加的。社会性实践具有立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和说服力强的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和稳定。

3、学生以社会主体身份直接参加社会实践从中获得能力,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办学的实践经验,使各高等院校除了通过教学实践性环节和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外,还组织学生以社会主体的角色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专科毕业或本科暂时停修学业到边远地区或重点工程项目中参加的支农、支教、支工、支医等,待完成任务后回校继续学习、深造。这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尝试,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力之源,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证。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的历史责任与神圣使命。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基于对社会、国家的高度热爱,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的高尚使命,表现为理想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情怀。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先进代表,培育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将其列入教育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需要对社会需求的体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与实践,更需要勇担重任的勇气和气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会使人更加自觉地寻找社会需求与自身所从事专业、事业的结合点,对社会的关注和观察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人生观等产生倾向性影响,有利于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建设美好社会相联系,个人目标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彼此协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个体自觉培养和锻炼心理品质,培养实现理想所需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社会责任感为动力,提高履行社会职责的兴趣,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较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有利于他们不断丰富和强化个人原有认知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一方面,社会责任感的树立,能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使他们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在充实而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中,会经常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较理性地对待现实,拥有开阔的胸襟,合理地调控情绪,为自身潜能的积累和开发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态。同时,社会责任感的树立,有利于大学生将课内理论学习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有目的地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服务社会和人民。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证

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级各类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水平人才必备的素质。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大学阶段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实践人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人才结构中的主体,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社会价值实现的视角看,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社会实践成果,这种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需要培养大量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必须拥有大量具有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直接检验,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一般包含性格特征、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同时也包含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其中,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涵盖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崭新的前沿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敏锐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踏实认真的实践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当前,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胜任社会发展任务,更有效地服务社会、担当责任。

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社会化特征显著,是社会责任感逐渐确立和巩固、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因而也是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时期。

由于社会多元化、经济市场化、发展功利化等不良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薄弱、缺乏人生奋斗目标、忽视社会利益等让人忧虑的现象依然存在。为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必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用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努力营造一种有助于青年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主体意识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大学生不断追求一种更加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完善自我、提升人生。注重教师教书育人的引导和管理,形成大德育培养环境,通过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引导学生做人做事,踏实认真,完善人格。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内化和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高地,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走好服务社会的第一步。 以上观点,为我对大学生如何培育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简单解读研究。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要坚持我们长期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积累下来的好的经验,又要改革不适宜新形势的陈旧的理念,同时需要完善管理方法和工作机制等各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科学、开放、务实的教育体系,形成一种各方面互相协调,齐心协力,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激发大学创新的兴趣,自觉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稳定中推进思想政治教存育人功能的长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吴钊.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研究[D],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