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理想信念之重构

“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理想信念之重构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贾明建

摘要:本文围绕“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分析和论证了重构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若干问题。第一,阐述了青年与推进历史进程、实现“中国梦”的关系,运用调查资料实证分析了青年理想信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重构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既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现实和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二,从分析“中国梦”与理想信念的关系出发,论述了“中国梦”的“实质和特性”,阐释了“中国梦”在理想信念重构中的“统领和主导作用”,同时提出了必须反对的“两种倾向”,从而论证了“中国梦”是当代青年理想信念重构之“灵魂”。第三,提出了重构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青年的“三个自觉”;二是要强化思政教育,突出理想信念主题;三是要立足社会实践,提升青年社会实践能力;四是要关注网络文化,发挥网络教育的正能量作用。

关键词:中国梦;理想信念的重构;重构的提出;重构的灵魂;重构的途径

作者简介:贾明建,1962年生,男,汉族,山西临汾人,现任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山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教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邮政编码:030024

哲人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美国诗人惠特曼也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符其实的国土。然而,正是这个集中体现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理想信念,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重大考验。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真正树立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承载起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当前我们不能不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当代青年理想信念重构的提出

理想信念如同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既有着历史发展的一脉相承性,又有着现实发展的不断创新性。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能不能适应社会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和建构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中国梦”的实现和广大青年个人价值的体现。

首先,重构青年理想信念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要求。青年历来是国家和民族薪火相传的接力棒。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关联。也正是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的不懈奋斗,才使得民族复兴之梦走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这就要求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一定要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时代进步潮流和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热切期盼,把新时期“中国梦”作为自己的理想信仰,切实增强对“中国梦”的理论认知、理念认同、行为自觉,在实现“中国梦”这个时代共同理想的过程中不断知梦、追梦、圆梦。要使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清醒地看到,“中国梦”的提出为青年一代重构理想信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是“中国梦”是时代对广大青年的召唤;二是“中国梦”为广大青年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更宽广、更现实的舞台;三是中国人民在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过程中形成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丰厚物质基础。

其次,重构青年理想信念是现实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社会思潮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态势,这就给青年思想认识带来了许多冲击和波动,理想信念也出现了许多困惑和迷茫。目前,主要有“三种不良状况”:一是理想信念动摇。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执政党的执政纲领产生了怀疑、滋生了疑虑,他们或是停留在认知的模糊上,或是停留在感情的认同上,表现在行为的迟缓上。据近期某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抽样调查显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只占到调查学生的18.56%;相反,对“科学”、“自由”的信仰竟分别占到37.11%和36.77%。二是理想信念淡漠。相当一部分青年理想信念淡漠,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膨胀;有些青年即使有理想信念,也往往是束之楼阁,不愿奋斗,这种情形占到调查学生的68.58%。三是理想信念丧失。抽样调查发现,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感到“迷茫”的青年占到20.1%;谈及未来及追求,选择“平平淡淡过安静日子”的青年占到44.26%;更令人堪忧的是一些年轻人根本不谈理想信念,他们的信仰是:“去他妈的,活下去最要紧”。这些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严重扭曲。

可见,重新审视和构建理想信念,既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更是使命和责任使然。

二、当代青年理想信念重构之“灵魂”

当前,重构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关键要按照建构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原则,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以“国梦”构“理想”,以“国梦”树“信念”,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肩负起时代的重担。

首先,重构理想信念必须科学认识“中国梦”的“实质和特性”。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所谓“中国梦”,简要地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其内容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梦想”。很明显,“中国梦”具有着鲜明的历史性、人民性和科学性。一是历史性,它既拥有过往的沧桑,又昭示未来的辉煌;二是人民性,它既是执政党为民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广大人民奋斗的目标;三是科学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客观总结和科学结论。这些特性决定了“中国梦”必然是全体中国人民的 “共同理想”和“共同愿望”,必然是当代广大青年理想信念的“核心”。

其次,重构理想信念必须科学认识“中国梦”的“统领和主导作用”。“中国梦”的根本性质和“三大特性”,决定了它在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重构理想信念中的统领和主导作用。要发挥好这个作用,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核心观念为指导,正确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构建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二是要坚持以实现“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为核心,构建集科学性、实践性、现实性于一体的主题鲜明的理想信念。三是要坚持以“中国梦”的实现为目标,构建融“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于一体,“中国梦”及“个人梦”于一体的“和谐之梦”、“统一之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当代青年理想信念之“真谛”,突出当代青年理想信念重构之“灵魂”。

再次,重构青年理想信念必须反对“两种倾向”。现在,在理想信念建构问题上,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把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梦”相对立。二是把“中国梦”与“个人梦”、“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相对立。这都是错误的。必须清醒地看到:其一,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的具体化、现实化,是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要是指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并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份额逐步扩大,说到底,就是要提升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贡献率,这与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是完全一致的。其二,中国梦和个人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中国梦”包含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调的是国家性、民族性、人民性,但国家、民族、人民又都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中国梦是从每一个人的具体理想中抽象出来的全民共享的梦想,失去了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人梦,这个共同理想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样,“个人梦”和“个人理想”也离不开“中国梦”和“共同理想”。每个青年的“个人梦”和“个人理想”,只有在实现“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的奋斗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相反,如果追梦人只把“个人梦”和“个人理想”视为最高理想,一味等待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带来的幸福,或者全然不顾他人利益甚至损害他人利益而追梦,只会使个人梦和个人理想化为泡影,并将最终毁灭“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这都是必须摒弃的。

三、当代青年理想信念重构的途径

既然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构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通过科学手段和途径达到这一目的呢?我们认为其主要途径是: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青年的“三个自觉”。理论是行动的指导,理论一旦被青年掌握,就会变成青年人自觉的行动。要进一步加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一是要增强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认识自觉”。要使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等事关理想信念的诸多重大问题,搞清“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实现途径,搞清“中国梦”和“美国梦”的根本区别与相同之点,搞清“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辩证关系,从而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国梦”。二是要增强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宣传自觉”。要使广大青年在科学认识“中国梦”的基础上,自觉宣传“中国梦”、推进“中国梦”。要注重发挥好青年人理解能力快、宣传能力强、影响能力大的自身优势,率先宣传“中国梦”,不断扩大“中国梦”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带动力,真正使“中国梦”更广泛地深入到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三是要增强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行为自觉”。理论重在实践。只有在认知和宣传“中国梦”的基础上,把“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转化为广大青年的“共同实践”,才能确保“中国梦”的实现。要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自觉地投身于“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使每个人的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在共同理想的实践中得到体现。

其次,要强化思政教育,突出理想信念主题。思政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党抓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优势。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许多偏差和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思政教育的认识“肤浅”;二是对思政教育的意识“淡化”;三是对思政教育的信任“缺失”。这就出现了思政教育“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并导致了“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青年人才,尤其是培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志青年和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大都“流于形式、止于口头”的严重后果。要改变这种思政教育现状,当前,一是要深入认识思政教育的科学本质。要不断研究思政教育的科学内涵、基本功能等问题,特别是要深入研究思政教育在“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突出作用,真正解决好思政教育观念和意识问题。二是要着力改进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思政教育“难”在创新方法,当前关键是要坚持“把握根本点、找准切入点、寻求新载体、增强实效性”这个原则。具体地说,一要“抓本”,就是要顺应形势,把握本质。现阶段就是要突出“中国梦”这个根本。因为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在需求,而“中国梦”正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内在需求,抓住了这个根本问题,思政教育就突出了主题。二要“求准”,就是要准确定位,强势推进。要把切入点放在提升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高技能素质的培养上,使“以德树人”和“以知育人”统一在“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三要“求新”,就是创新方法,探索载体。要结合“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的要求,探索适应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需求的新方法、新载体,使“中国梦”有所依托、有所承载。四要“求实”,就是要健全机制,务求实效。要通过建构科学的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确保思政教育在青年人理想信念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再次,要立足社会实践,提升青年社会实践能力。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实践问题。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只有在具体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不断提升,才能使自己的理想信念得到磨练、得到加强,并日趋完善。当前,一是要使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社会实践理念。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和检验功能,自觉投身于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各项实践活动,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逐步转化为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年轻大学生来说,还要注意在实践中加快自身的社会化进程,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二是要自觉推进个人理想信念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清醒地看到,广大青年只有将“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的实践中,将个人发展统一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才能使个人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也才能使个人梦、青春梦和中国梦有机统一、交相辉映。三是要注重理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动转化”。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一旦进入社会实践,就会展现出积极的、能动的功效。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促进这种积极成果的有机转化,真正使个人的理想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真实的精神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最后,要关注网络文化,发挥网络教育的正能量作用。当前,网络社会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网络文化更以其庞大的、复杂的、崭新的形式,影响着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积极应对网络文化对理想信念教育形成的影响,一是要正确看待网络文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双面性”。既要看到网络文化“泥沙俱下”带来的消极影响,更要看到网络文化带来的新知识、新空间、新渗透这种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不要“阻”,而要“疏”。即不要一味阻止网络文化这个新事物;相反要因势利导,挖掘网络文化这个新事物的优势特点,充分用好网络。二是要抢占网络文化教育主动权,建构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新阵地。要科学分析网络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诸多优势,加快传统思政教育和网络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开辟年轻人理想信念教育新天地。高校更应该全方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高校网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积极服务,如建立“红色网站”,开辟“青春梦”、“中国梦”论坛等。三是要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管理意识。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学会科学使用网络,正确辨别是非;网络管理部门还要注意对网络文化的管理,真正使网络成为弘扬中国精神主旋律,搞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