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秋

摘要:高职示范院校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在建设的过程中突显出来,其中内部管理体制作为一个学校的制度保障,对专业建设的成效起着关键的作用。而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既不同于成熟的本科模式,也应该有别于过去的中专模式,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近几年比较集中,而人事分配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确立对于项目建设成效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本文将就人事分配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建立做一个论述。

关键词:高职;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

作者简介:赵秋(1964-),男,汉族,河北沧州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工程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及职业教育教学法,210023。获省教学成果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获教育部自动化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主编、参编教材各1部。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作为专业建设的制度保障,对专业建设的成效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就是建立校、院(系)两级责权利相一致的内部两级管理体制,以此激发广大教职员工进行专业建设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学校事业与个人同步发展。

学校两级管理的核心是学校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最核心的是人事分配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确立。此项改革所确立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将为校、院(系)两级建立起职责明确分工的管理架构。

一、改革目标与确立的原则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国家、地方和学校政策三个层面,江苏省新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关于引发省直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苏人社发[2012]142号)、《关于省直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苏人社发[2012]154号)已经出台。本文讨论主要是绩效工资的改革部分。

1.基本原则

1)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学校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重点工作,如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等任务的需要,将教学、科研、建设、管理、学生工作等任务合理分配到各院(系)、部及有关部门,根据总任务,在编制数内,科学地设置岗位,实施岗位任务管理。

2)淡化身份,强化岗位、责酬一致。强化岗位职责,按岗定薪,以绩取酬,通过岗位激励机制,实现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3)分级管理,强化一线调控能力。对校内岗位津贴实施分层管理。牵扯到学校发展的重大项目的岗位由学校组织聘用。其他岗位由学院制定政策进行指导和宏观调控。各院(系)、部按照学校制定的设岗原则、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合理利用、配置岗位,细化系、部内岗位津贴分配实施细则,报学院批准后组织实施。学院通过目标考核增拨由系、部自主调控的人员经费,在增强学校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强化院(系)、部的办学活力,办院(系)、部各自的特色。

2.目标

1)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建设、管理、学生工作等任务合理分配到各院(系)、部及有关部门,同时通过两级管理体制的其它配套改革,降低管理中心,强化一线调控能力。形成学校整体注入,院(系)、部分解调控的人事分配格局,强化院(系)、部的办学活力。

2)根据总任务,在编制数内,科学地设置岗位,实施岗位任务管理。强化岗位、淡化身份,绩效优先,兼顾公平,责酬一致,强化考核。通过岗位激励机制,实现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局面。

二、方案实施要点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一旦出台后,需要保持它在一段时期内的稳定性,尤其是确保主体框架的稳定与可持续性。

在此基础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制定前,应重点围绕两项基础性工作为方案的设计制定形成必要的基础条件:

1.核定部门编制和确定岗位职责。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本着效能原则、下放权力的思路,合理、规范地设置学校机构,做好管理机构职能的合理划分和责任目标的界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的工作流程,避免人浮于事、相互牵制,影响效率。同时在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和调整管理机构人员,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核定各类工作总量并综合平衡折算的业绩分。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制定中,学校各类工作,如教学(包括教学运行、专业建设、大学生竞赛及创新创业等)、科研(包括横向项目、论文、专利、科研到款等)、其他(包括党务、辅导员、班主任、院(系)、部行政等),需要统计出工作总量。关键要注意学校各类工作量的量化与综合平衡,方案制定前必须对学校近年来各类工作的总量与付酬状况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近期追求的改革目标与激励导向,来全面统筹各类工作量的业绩分折算安排与综合平衡。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有一定比例向学校重大项目倾斜。

3.教学项目。

本着突出重点,兼顾基础的原则,突出省级、国家级项目的比重。科学确定教学运行、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工作量的比例。

而教学项目要依据国家、省质量工程中的项目作为依据进行建设和分类,主要有教学团队、教学名师、重点专业(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资源网络共享课程、精品教材、大学生毕业设计,而与学生能力提升有密切关联的大学生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也要考虑到。

4.科研项目。

突出省级、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比重,导向横向项目和培养教师的专业开发能力的提升。

5.如何正确处理项目建设问题

考核是形成竞争机制、激励教职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手段。要按工作类型,分别或综合使用过程考核、目标考核,团队考核、个人考核等方式进行考核。

三、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制度保证

1.党政高度重视。由于这项改革涉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牵涉到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学校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党政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认识上要高度统一,迎难而上,在发展中完善制度,以改革求得更高层次的和谐。

2.精心而系统的设计方案。学校在改革的步骤和具体组织实施方面,要积极而稳妥,不能简单化,要特别重视机构编制、教学、科研、学生、党务等各类工作量核算,要重视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到几年内教师队伍的发展。要在深入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个二级院(系)领导意见,听取不同群体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从学校两级管理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的整体出发,系统思考、精心设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同时,还要兼顾与财务管理制度等其它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内容的协调配合。

3.加强宣传引导。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从总体上说是符合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的。要开展普遍深入的思想动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教职工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对改革所带来的暂时阵痛,求得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

5.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政策在出台前及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不同渠道多层次地反复征求教职工的建议,只有全校上下形成共识,教职工主动支持、参与改革,积极为改革献计献策,才能保证改革的各顺利实施。同时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实施效果,完善改革方案。

四、过程管理和完善

在总结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对以下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建设:

1.理顺和处理好校、院(系)两级工作的责、权、利关系,特别是对代表学校利益的各个职能处室院和各个二级学院(系)负责人要赋于应有的权力,并界定他们之间的责权关系。

2.进一步研究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个体和团队群体的业绩考核办法,比如教学团队建设中,除了奖励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更要关注团队成员的工作,在绩效考核及职称评定中充分考虑前几名骨干老师的付出劳动,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3.围绕两级管理体制下职能部门与院(系)的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借鉴一流本科院校的薪酬制度及管理模式,对关键岗位人员尝试采用协议年薪制的分配制度改革。

4.打破党政界限和“对应”思想,通过机构重组提高办事效率与管理效能。高等学校的机构设置一直是党政分开,经常出现党政意见不一致,效率低下等问题,可以按理顺职能的原则设置合署办公机构,这不仅有利于党政的协调配合,同时为管理岗位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有利于专业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校园和谐,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学校两级管理架构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得以顺利建立与实施的基础上,学校两级管理体制下其它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如财务、教学、学生、资产等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等,就能够通过各自管理范围内的两级管理职能划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流程规范等具体工作的落实比较顺利地进行,进而形成体系完整健全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马树超 郭扬,高等职业教育 跨越 转型 提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